日前,知名咨询机构艾社康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多层次医疗保障研报,报告显示,中国近4亿人属于带病人群,他们贡献了约60%的医疗支出,但其贡献的商保保费占比仅为5%左右。带病人群的健康保障问题受到了业界的关注。爱心人寿创始人、董事长张延苓表示,虽然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产品不约而同地放宽既往症限制,但最需要保障的带病人群依然存在投保难的问题,爱心人寿希望能通过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让更多带病人群获得保险的保障。
张延苓女士告诉记者,金融监管部门对健康险企业的期待有二:一是推动健康险从‘保健康人’向‘保人健康’转向;二是希望保司提高对医疗风险和客户健康风险的动态管理能力。通过内修己身,推出真正可以激发市场需求的高价值创新产品。而爱心人寿正在这两方面发力。2024年起,爱心人寿就尝试推出针对肺结节患者的“肺结节管理模式”;2025年,爱心人寿更是推出了“心血管特定疾病医疗保障计划”、“‘糖胖保’健康管理计划”等产品,针对常见的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提供专业的管理建议和保障方案。
张延苓女士指出,如何为带病人群及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风险保障服务,非常考验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之所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因为爱心人寿构建了以预防式管理医疗为核心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从实际医疗场景切入,通过整合医院、医生资源,形成“发现—评估—干预—保障”闭环,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目前,爱心人寿正围绕专病慢病管理场景,利用“医险服务直连”机制,与合作医院共同开发覆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种的“保险+健康管理”组合产品,实现医疗服务与保险保障的深度耦合。
如何更好的将预防式健康管理服务深度融入保险产品设计,是张延苓女士以及爱心人寿接下来的课题。张延苓女士表示,健康管理从传统的“生病赔钱”转变为“健康管理省钱”,通过保费折扣、免费筛查等激励措施,引导客户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晚得病、不得病的健康管理目标,从而实现“保险控费、医院增效、患者受益”的三方共赢的局面。爱心人寿将依托保险产品设计能力与风控体系,以及大股东新里程健康的医疗资源与健康管理经验,构建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以此打破保险与医疗的行业壁垒。
我们也相信,在张延苓女士和爱心人寿的努力下,会有更多针对带病人群的健康管理类保险产品推出,解决带病人群投保难、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人因保险受益。
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邮箱:baiyike@meijie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