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丝绸电影Silk Film概念国际首站英国伦敦发布及短片《Bob Wanna Kill》(唇齿相依〉的内部首映活动在英国伦敦Soho Hotel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MUMU(CHINA)主办,中国青年导演杨英英(Y Yang)主导,她以其硕士研究生项目成果为基础,邀请了国际制片人、学者和行业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
「 丝绸电影SILK FILM的定义与跨国际电影(Transnational Cinema)术语的关系 」
导演杨英英(Y YANG)率先发布了她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再次定义了其主导发起的丝绸电影SILK FILM,这是丝绸电影SILK FILM概念首次亮相国际公众:
“‘丝绸电影SILK FILM’指的是一种大多数情况下产自中国,核心思想基于中式哲学,具备高质量的美学体系和精湛技术工艺,并具备跨国界文化交流和商业特性的‘电影类型’。
这些电影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世界主义、宽容与跨文化对话的理想电影体系。丝绸电影不仅是对现有类型片的扩展,更是基于‘大中国文明’伞翼下中式美学及泛中式美学电影的分类和总结。‘丝绸电影实验室项目SILK FILM LAB’旨在积极探索与推动未来丝绸电影的国际化蓬勃发展。”
1.具备核心的中式哲学思想(儒释道墨庄等)
2.高质量的美学体系与国际影视技术标准(场景/音乐/服装/摄影/剪辑/表演等)
3.跨国界的商业贸易及文化交流
在活动中,电影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Will Higbee 教授,他在跨国际电影研究和产业观察方面的见解,为该概念提供了重要支持与理论基础建议。
Higbee指出,尽管“跨国电影”在学术界已被广泛讨论,但在电影行业中却不常被使用。他解释道,电影制作中的讨论更多集中在跨文化合作、国际联合制作及电影的全球流通,包括发行、营销和国际销售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英英导演在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生项目“丝绸电影”概念引起了Higbee的兴趣和关注。“‘丝绸电影’让我联想到丝绸之路的流动、贸易与交流。它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力与全球电影的文化内涵结合,探索电影叙事的新可能。”
Higbee特别强调,“与其将‘丝绸电影’视作一种类型,不如将其看作一种叙事风格或创作理念。类型的划分有时会限制创作,而‘丝绸电影’显然更关注叙事的开放性和文化的融合性。”
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创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文化折扣”,即作品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失去部分吸引力。Higbee指出,关键在于如何让电影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能够与国际观众产生共鸣,这是“丝绸电影”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Higbee认为“丝绸电影”可以成为连接中外电影市场的桥梁,帮助中国电影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本土叙事人才的崛起,“丝绸电影”为电影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哲学。它通过强调创意与商业的平衡,为跨文化电影合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Higbee总结道:“‘丝绸电影’令人兴奋之处在于,它既打开了创作层面的可能性,也在经济层面创造了全新的机会。”
对于这一概念的未来,他表示期待并充满信心。他相信,“丝绸电影”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能为全球电影界注入新的活力,成为跨文化叙事的未来新风潮。
「 “丝绸电影SILK FILM” 专题研讨记录」
第一个主题讨论 -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推广挑战
国际电影发行人Jezz Vernon提到,通过回顾过去的趋势,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循环模式中获得启发。他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并以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及功夫电影在北美、欧洲和全球范围内的轰动为例,说明文化现象如何跨越国界,引发热潮。
尽管历史上中国电影曾多次引发国际兴趣,但Vernon观察到,2010年代以来,这种兴趣逐渐减弱。他希望未来的趋势能够超越传统的武术类型电影,更聚焦于其他题材。他特别对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产生兴趣,提到《流浪地球》的国际市场潜力,同时也提到《长城》作为跨文化合作的典型失败案例。他认为,该片在跨文化合作上缺乏流畅性,“隔着靴子挠痒”的叙事方式使其难以吸引观众。而《巨齿鲨》通过无缝的文化融合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成为了国内外市场的成功案例。
资金问题是电影发展的核心挑战
Tony提到,资金问题是电影发展的核心挑战,特别是在西方市场。他分析了中西方电影融资的现状与问题:在西方,筹集电影资金变得越来越困难,投资者更加关注影片的市场潜力。许多电影最终难以盈利,成为行业普遍问题。
虽然一些投资者因财力雄厚或税收优惠接受亏损,但他们仍希望投资的电影能成功,投资决策通常基于影片是否具备“爆款”潜力和能否带来高回报。Tony强调,关键在于电影的故事和内容是否足够吸引人,只有这样,投资者才愿意冒险支持影片。
第二个主题讨论 -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平衡
中国电影的市场矛盾与叙事转型
管银霖博士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Vernon的观点。他指出,西方在讨论中国电影时,常提及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如张艺谋、冯小刚),但很少关注管虎等新一代导演。
关于《三体》的国际化,他认同其叙事核心的全球视角——这部作品聚焦于人类共同面对外星威胁的主题,符合国际合作的框架。然而,他也提出疑问:但如果仅仅聚焦于中国国内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故事是否会引起西方观众的兴趣呢?因为在我看来,那些专门讲述中国当下经济或文化问题的电影,似乎并不那么受西方世界的关注,而它们更注重从乡村文化到全球文化的转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我们可能需要思考,这些张力在中国和国际之间的关系如何,然后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制作这类“丝绸电影”,以及如何进行国际合作。
文化产品的推广方式:突破圈层,超越国际边界
目前,许多中国电影在国际推广时依赖许多中文推广平台,主要面向华人观众,这虽然风险低且成本可控,但限制了电影触达更广泛观众的潜力。观众中从事国际音乐推广的Charlene Lin也同样提到自己在音乐文化产品推广时所面临的不同文化推广方式的选择,同理,如何突破这种圈层限制,成为中国电影以及其他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第三个主题讨论:时代与内容
故事为王:国际化叙事的核心要素
杨英英导演提到自己作为千禧一代的创作者,成长背景非常跨文化与互联网化,使得其这一代年轻创作者在文化内容的创作视角选择上具有一种更加国际化语境的形态和方向。“ 因为互联网的成熟,年轻一代的交流壁垒没有上一代那么强烈了,这是一个促进沟通的好机会。”
Tony认为,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联合制作,故事始终是核心。他强调,“内容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内容为王”,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于一个好的故事和叙事方式。
Bhavani Ayir 强调,故事的情感共通性是实现国际化的关键。“你的故事越本地化,它就越具有普世性。” 她说道。
所以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必须找到既能吸引本地观众,又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的好故事。
第四个主题讨论 - 丝绸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运动“Silk Film”:一种文化分享浪潮
杨英英认为,“丝绸电影”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一种文化浪潮,同时更是新一代年轻电影人对未来国际电影的探索态度。它的核心是通过电影促进跨文化交流,同时展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独特性。与会者提到,中国电影或许可以通过强化中国文化符号(如丝绸之路)并注入新的内容,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现代性和多样性。Tony指出,丝绸电影这一概念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象,同时具有现代的全球化视角。他补充道:“‘丝绸电影’不是一种固定类型,而是一种试图通过电影分享文化的方式。每个国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文化视角创作属于他们的‘丝绸电影’,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运动。”
管银霖博士认为:
“ ‘丝绸电影Silk Film’实际上可以探索更多类似的电影语言,将中国文化和思想传播到全世界。”
第五个主题讨论 - 合作中的文化与沟通挑战
在合作电影制作中,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挑战是一个重要话题。Tony提到,中国制片人和西方制片人在合作中往往面临彼此对市场需求和文化期望的不同理解。他认为,中国年轻一代电影人应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在国际合作中找到平衡。
Bhavani 呼吁更多国家的电影人参与类似的文化分享运动,通过真实的本地化故事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文化。管博士补充道:“‘丝绸电影’的意义在于远超电影类型的范畴,它涵盖了叙事语言、文化适配以及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丝绸电影实验室SILK FILM LAB 落地伦敦」
全球第一个丝绸电影实验室已于2024年11月18日落于中国重庆晓星球文化空间,而我们的第二个丝绸电影实验室也正式在伦敦启动,未来MUMU(CHINA)会积极开拓更多国际合作。
《丝绸电影》的书籍也正在同步撰写中,本次论坛会的内容也将会被收录其中,期待更多的国际叙事者的共同探索!
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邮箱:baiyike@meijie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