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时曾说过一句话:“赚钱永远不是阿里巴巴的唯一目标,我们希望创造的,是让社会因我们存在而变得更好。”这句话被广泛引用,不仅因为它来自一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更因为它点出了一个资本无法回避的命题:逐利之外,责任从何而来?
逐利的必然,责任的缺口
资本逐利是市场的本能。阿里巴巴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的成长史,就是资本与商业逻辑相互作用的缩影。然而,如果只把资本当成单一的逐利机器,它往往会制造新的社会缺口:环境压力、就业焦虑、数据隐私……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企业的成功而自动消失,反而会在资本快速扩张时被放大。
马云的“责任观”提醒人们,资本并不是孤立运行的,它与社会的关系越紧密,越需要回应责任。
对话的开始:从价值共识出发
知本洞察认为,资本与责任的真正对话,必须从价值共识开始。
企业层面: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乡村教育计划,就是将商业能力延伸到社会价值的尝试。
投资层面: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ESG评价体系正在成为新的决策依据。
社会层面:监管政策正在引导资本不再只追逐短期利益,而是推动企业承担更长期、更系统的责任。
这种对话不是“利润让步”,而是资本与责任的结合,找到新的增长逻辑。
真正的责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回顾阿里巴巴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企业能否赢得长期信任,取决于它是否能把责任落到行动中。资本面对责任的真正挑战,不是“要不要”,而是“怎么做”:
如何平衡增长与合规?
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护公平与信任?
如何将社会需求纳入企业战略,而非附加成本?
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却是资本与责任必须开启的真正对话。
结语
资本是推动经济的强大引擎,但只有在责任的框架下,它的能量才能转化为长期价值。从马云的企业观念,到全球范围内的ESG浪潮,一个清晰的趋势正在形成:资本和责任不再是对立面,而是共同塑造未来的两股力量。资本可以改变世界,但唯有责任,才能让改变真正可持续。
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邮箱:baiyike@meijie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