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险意识逐渐提升,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改革政策,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商业健康险整体增速仍面临瓶颈,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9774亿元,同比增速已从此前的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连续三年未破万亿。爱心人寿创始人、董事长张延苓指出,如果商业健康险产品无法真正提高理赔触达率和用户体验,其增长势头将难以重拾往日辉煌,想要实现突破,亟需在产品价值和服务供给上寻求新的发力点,提升客户的“获得感”。
张延苓女士表示:曾经,健康险作为一种风险补偿机制,在客户罹患疾病时进行补偿,支付相关治疗、护理和误工等费用,但是没有生病或者获得风险补偿很少的客户就会觉得获得感不强,甚至觉得自己保费“交亏了”。因此爱心人寿转变思路,推出健康管理计划,让健康险不仅仅作为风险补偿,更是作为风险减量的手段,通过将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里面,比如定期体检筛查、线上问诊、健康知识普及等手段,即让客户获得持续性服务,又帮助客户减少疾病风险,或更早地发现重大疾病隐患,从而保持健康,这让客户的整体获得感极大增强,保险的价值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不仅如此,张延苓女士还降低核保标准,大胆切入带病群体,爱心人寿先后推出“爆款”健康管理产品--“心血管特定疾病医疗保障计划”、“‘糖胖保’健康管理计划”、“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的防癌健康管理计划,进一步扩大带病体、非标体人群的保障范围,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结节患者提供包括定期体检筛查、治疗方案建议、慢病管理等服务, 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全面健康管理。这一服务让长期遭受慢性病困扰的患者,看到了获得商业医保保障的希望,也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获得感和保险的价值感。
在谈到高风险客户的赔付会不会可能给爱心人寿带来亏损时,张延苓女士表示,做健康险就像是和客户博弈,在产品之外,商业健康险不应再被动充当“赔钱工具”,而要主动参与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成为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爱心人寿的优势,正是能够结合自身资源、整合多元能力,进而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客户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推动客户加强管理、减少风险。将来,爱心人寿也将通过更高效的风险识别,以及理赔环节来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杠杆率,同时让客户享有一系列综合服务。
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邮箱:baiyike@meijiexia.com